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调查研究 江苏数字广电建设研究-凯发官网入口

凯发官网入口-ag凯发k8国际
> 专题专栏>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 调查研究
江苏数字广电建设研究
2023-07-14 16:58 来源:机关党委 视力保护色: 【字号: 】
分享到:

广播电视是重装备行业,兼具政府属性、文化属性、产业属性,对数字技术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在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和文化数字化转型中承担着重要的使命任务。江苏省广电局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部署,坚持守正创新,强化问题导向,对广电部门和行业数字化建设进行深入调研论证,提出江苏数字广电建设的目标任务和路径举措。

一、数字广电建设的逻辑起点

数字广电建设理念的提出基于中央关于数字经济发展、数字政府建设、数字乡村建设和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决策部署,是广播电视行业在政府层面和行业层面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创新探索。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乡村和文化数字化是相互融合、环环相扣的几个领域,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

(一)关于数字经济

国务院制定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数字经济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2021年全省数字经济规模超过5万亿元,占全国11.8%,先后制定出台《关于全面提升江苏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指导意见》《江苏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江苏省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江苏省2022年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工作要点》等政策文件,在“社会治理数字化”“网络基础设施深度覆盖和融合应用”等方面赋予广播电视新任务。

(二)关于数字政府

江苏《关于加快统筹推进数字政府高质量建设的实施意见》《江苏省数字政府建设2022年工作要点》等文件,提出“大平台共建、大系统共享、大数据共治”等先进理念和“云网升级、数据共享、治理转型”等路径举措,为广播电视部门数字化转型提供了重要依据。

(三)关于数字乡村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指出“以信息基础设施为数字底座,夯实数字乡村发展根基”“以推进智慧农业发展为抓手,实现农业生产数字化”“以数字技术赋能为手段,实现乡村管理服务数字化”“以应用场景为突破口,寻求数字乡村最优方案”“以解决地方建设疑虑为出发点,同步推进数字乡村试点和标准体系建设”“以提高农民数字素养为手段,让农民充分享受数字化改革红利”等六个重点方向,广播电视领域在数字乡村建设中大有可为并已经有所作为。近年来,江苏省广电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主动对接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建设工程,得到国家广电总局充分肯定并推广,目前全省已建成智慧广电乡镇(街道)近400个,探索拓展“智慧广电 公共服务”新应用新路径,促进智慧广电与相关行业协同融合发展,形成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产业振兴等特色功能板块。《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22年江苏省数字乡村建设工作要点》等文件赋予广电领域“智慧广电乡村建设”“700m5g网络建设”“应急广播建设与管理”“完成600个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建设”等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新任务。

(四)关于文化数字化

发展数字化文化消费新场景和线上线下一体化、在线在场相结合的数字化文化新体验,是一个大的发展方向。应该积极推动“云、网、端”资源要素相互融合和智能配置,推动高新视频、沉浸式视频、云转播等产业快速发展,改造提升传统广播电视业态,拓展新型消费模式,打造更高格式、更新应用场景、更美视听体验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

(五)关于数字广电与智慧广电、大视听、未来电视

“智慧广电”建设是一个在广电行业几乎无所不包的综合性理念。“大视听”更加侧重于大视听产业,是指各种不同的视听业态在新科技特别是信息网络新科技的推动下,打破以往的分割格局,出现融合倾向,形成新的视听业态分布和视听格局。重点呈现出“三个强化”的鲜明特点,即科技的支撑与引领进一步强化、深度广度上的融合与整合进一步强化、视听产品业态方面的升级与创新进一步强化。“未来电视”不止于电视,是一种崭新的理念模式和一个广义的视听概念,是系统性革命性的迭代升级,代表着视听产业的未来发展趋势、未来发展图景,它至少有“五化”的特征,即呈现方式多样化、视听体验沉浸化、应用场景全景化、服务形态智慧化、服务供给协同化。

目前,国内尚没有系统提出数字广电的概念。笔者认为,数字广电更多应该从广义上去理解,其涉及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发展的方方面面,以数字技术为“四肢”、信息网络为“骨干”、数据资源为“血肉”,通过广播电视部门和行业双层面全要素数字化转型,实现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事业产业发展理念嬗变、技术迭代、覆盖精准、服务优化、产业升级、治理系统,促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领域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数字广电和智慧广电、大视听、未来电视等理念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不能割裂开来看待,它们都是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途径,有利于深化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行业发展困境。

二、江苏数字广电建设的现实基础

近年来,江苏省广播电视系统以智慧广电建设为基础,对广电数字化转型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取得初步成效。在省级部门层面,建成一网通办、全程网办的广电政务服务暨信用监管平台、覆盖传统广电媒体和网络视听新媒体的监测监管系统,基于电子政务外网建设的机关oa办公系统运行顺畅。在广电行业层面,建成以江苏省广电总台“荔枝云”为代表的媒体融合平台,以江苏有线广电5g创新实验室为代表的场景应用平台、以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华东区域中心为代表的文化数据资源平台等建设稳步推进,市县播出机构“采编播”基本实现数字化高清化。

(一)积极参与数据汇聚治理攻坚行动

向江苏省大数据中心数据资源目录系统注册、共享资源目录19个,并将实际发生业务的13类目录的数据导入至系统中并开放共享,共享数据共计6344条,未实际发生业务的6类资源目录发函向大数据中心进行了解释说明。按要求实现本部门证照的电子化和标准化,共涉及6类证照,6类证照全部归集;2022年上半年发生了实际业务的3类证照,3类证照数据均能够及时、全量、规范地向省电子证照库进行数据推送。同时,将公共数据共享作为一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对于第三方发起的共享需求积极响应、及时审核。

(二)大力推进“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江苏省广电局集约建设江苏省广播电视政务服务暨信用监管平台,将本部门条线面向企业和群众的政务服务业务系统整合为互联互通、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大系统”,统一接入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是全省首家全行业系统与政务服务平台联通的部门。2022年8月5日,江苏省广电局、江苏省政务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推进全省广电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工作的通知》,对联通政务服务平台、推进广电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省通办、智慧审批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数据归集与共享应用等工作进行了部署。2022年9月14日,江苏省广电局、江苏省政务办联合召开推进全省广电政务服务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工作电视电话会议,进一步阐明了广电政务服务条块统合的重要意义,通报了前期工作推进情况,梳理明确了下步工作要点及相关要求,并现场进行了系统介绍和演示培训。

(三)不断优化监测监管系统平台

广播电视融合监测监管平台和网络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均已完成政务信息系统和数据资源摸底排查,并进行了后续的资源归集和挂接。一方面,优化广播电视融合监测监管平台。在以往各自独立的广播和电视信号监测设备的基础上,通过优化系统、整合资源,于2018年建成广播电视融合监测监管平台并不断改进。平台完成全省范围内深入到县一级的中波广播、调频广播、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移动数字电视以及卫星广播电视等高标清信号的统一监测,对播出工作中覆盖效果和播出质量进行统一监管,及时准确发现节目播出异态情况,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信源的高标清节目完成比对。目前,平台可按需求提供上述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实时与录像音视频、信号各层面监测数据以及异态报警等信息,并针对各类信息实施分析、处理、统计、存储、报表。建成的广播电视融合监测监管平台,为做好广播电视科学化、智能化监管,保障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提供了重要保证;为各级主管部门现代化、数字化的管理手段和统一、科学的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另一方面,优化网络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网络视听新媒体监测监管平台主要实现对我省网络视听行业内的主要对象进行网络视听各项业务的监测监管。目前,监管对象包含我省注册的26万多活跃icp网站、92家持avsp证机构开办的各类网站和app、全省iptv业务以及微博、微信、抖音、头条等各类新媒体平台上的大量视听类账号。平台主要由视听节目监管、网络视听收视导向监测、iptv监测、运营分析、投诉举报等功能模块组成,日常开展重点机构网宣情况、网络视听传播秩序、视听节目内容、网站和移动端运维情况及新媒体媒介影响力等常规监测,同时配合广电总局、江苏省委宣传部等相关行动,完成多项特定的专项监测任务,有效发现多起各类违规事件,为广电行业行政管理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实现网络视听领域意识形态长效监管,全力保障网络视听空间清朗。

(四)加快建设智慧广电乡村工程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江苏省广电系统以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在全国率先实施智慧广电乡村工程,有效发挥内容、平台、网络、用户资源优势,推动智慧广电网络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智慧广电生态体系日益完善。目前,全省正加快推进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建设,为农村地区提供优质的公共文化、涉农信息、乡村治理和产业支撑等服务,探索拓展“智慧广电 公共服务”新应用新路径,促进智慧广电与相关行业协同融合发展,形成了党建引领、文化振兴、公共服务、乡村治理、产业振兴等特色功能板块,更好地满足基层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多样化需求,推进广播电视从功能业务型向创新服务型转变。

三、江苏数字广电建设的目标任务

以广电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广电政务服务、采编播传、监管全链条数字化建设为支撑,聚焦平台共建、数据共享、产业共兴、系统共治,全面对接融入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经济、数字乡村等系统,加快推进广电产业数字化、服务数字化、治理数字化,以数字广电建设撬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创新发展,为建设网络强省、数字江苏、智慧江苏贡献广电力量。到2025年,基本建成广电政务服务“一朵云”、内容数据“n个库”、监测监管“全程在线系统”、有线电视和广电5g“文化专网”,实现全省广电政务服务“一网通办”、视听信息数据“多库共享”、安全保障“数智升级”,智慧广电乡镇(街道)全省覆盖,广电5g政用民用商用进一步普及,广电视听数字化协同应用场景不断拓展,数字视听产业基地建设全国领先,“云交易”平台发挥作用明显,实现广播电视终端通和人人通。

(一)持续推进政务服务数字化

   一是优化全省广播电视政务服务平台。着眼建成广电政务服务“一朵云”,依托江苏省大数据管理中心技术支撑和云平台支持,规范广电领域政务服务事项,做好省市县三级统建工作以及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的对接工作,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对标对表广电领域政务服务数字化先进省份,力争在“网上办”“掌上办”“证照分离”等方面实现领跑。二是优化机关oa系统。坚持边使用边升级,推动局机关oa系统功能更加完善,运行更加顺畅,更好发挥机关运转“中枢”作用。三是优化“一网两微”。加强“一网两微”集成和运维,确保规范、高效、安全运行,增强品牌效应,更好发挥政务信息公开、提供公共服务、接受公众监督、开展业务宣传等方面功能作用。

(二)持续推进监测监管数字化

一是推进安播保障和监测监管体系数字化智慧化升级。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监管平台,推进与全省传媒机构融媒体平台数据对接,做到准确预判风险,主动应急处置,确保监测覆盖媒体融合发展全行业、全过程、全要素,构建更高效、更智能、更协同的安播保障体系。二是筹建全省广电无线智慧监测及运维管理系统。通过采集、汇聚无线传输覆盖网核心设备运行指标,与空收监测数据融合分析,实现全网运行态势感知、覆盖效果评估和故障快速研判,并通过全网运维大数据分析,提高网络化覆盖条件下的协同运维和覆盖网管理能力。三是完善节目收听收看评议评价体系。加强与“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的深度合作,构建完善覆盖全省广播电视节目的综合评议评价体系,汇总分析频率频道和重点节目传播数据,有效发现新问题、跟踪新节目、研究新形态,推动广播电视节目质量提升。四是加快全省广播电视信用监管平台建设。力争2022年下半年投入试运行,加强平台与“信用江苏”等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接,实现信用信息数据即时共享,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信用监管中的作用,推动广播电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五是建设使用境外电视智能监管服务系统。运用基于互联网、大数据的智能化技术监管手段,研发建设基于pc端和移动端的全省境外电视互联网监管服务平台,为实现境外卫星电视精准监管提供现实可行的技术支撑。

(三)持续推进内容制播数字化

一是提升制播流程融合化水平。推动全省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实现全高清化播出,加快推动播出机构4k超高清制播能力建设。二是完善荔枝云平台功能。紧盯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最新发展,加强虚拟化、分布式存储、容器、微服务、统一云管、“云 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应用,将荔枝云平台打造成为先进的工具应用集成平台、内容资源共享平台、政务民生服务平台。三是建设视听信息数据“n个库”。依托有线电视网络设施、广电5g网络和互联互通平台,推动文化专网建设,建成国家文化大数据体系华东区域中心。积极对接国家广电总局数据库和省大数据管理中心,及时共享各类政务数据、业务数据、社会数据等。分级分类推动“广电专有云”建设,建立完善视听节目库、网络影视剧库、公益广告库、境外电视监管服务库、设施设备库、运行维护库、监测监管库、安全播出库等数据库,将各类统计数据统一接入数据库,集中分析和展示,做到应统尽统、随用随查。

(四)持续推进公共服务数字化

    一是推进智慧广电乡村工程建设。推动智慧广电与广电公共服务的融合,大幅提高公共服务数字化、高清化、网络化、智能化、移动化水平。通过“一镇一屏(品)”建设,打通电视端与移动端,巩固舆论宣传主阵地,推动涉农信息数字化发布和传播,实现广播电视由“看电视”向“用电视”的跨越。二是深化应急广播应用管理。推进应急广播体系优化升级,完善全省数据连通,建设应急广播发布效果监测评估系统,推动农村终端补点和城区终端建设。结合基层实际,探索开发融合视频监控、视听载体、综合信息终端等多元功能的新型应急广播终端,拓展基于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急广播智能应用。加强应急广播与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智慧广电公共服务平台、新媒体平台对接融合,加大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力度,拓展应急广播在城乡社会综合治理、数字乡村等政务、文化传播、民生领域的应用空间。三是增强数字广电惠民成效。在基层广播电视节目供给、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等方面提质增效。

(五)持续推进产业转型数字化

一是深化全媒体融合发展。分类指导推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新型主流媒体。二是拓展大视听产业生态。完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产业项目库建设,坚持以项目为支撑推进新型数字文化业态发展,以智慧广电应用加快提质升级,推进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养老等方面迭代升级,培育社会服务、医疗健康、数字娱乐、智能家庭等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推出更多有特色的广播电视应用服务。三是推动数字产业基地(园区)建设。支持江苏有线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长三角广电网络数字经济联盟发展,深化常州网博视频进出口溯源数字化产业基地建设,支持盐城筹划创建长三角数字视听产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数字化产业基地(园区)。四是打造“云交易”平台。探索建设中国(江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国际交流平台,加强与国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广播电视领域交流合作,将更多自主拍摄制作的优秀电视剧、纪录片、动画片、网络视听节目等通过云平台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展播,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

四、江苏数字广电建设的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由江苏省广电局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数字广电建设领导小组,加强对全省广电系统数字化改革统筹领导和顶层设计,指导谋划各类综合应用场景、协同数据共享等问题。组建江苏省广电局数字化改革工作专班和相应工作推进组,抓好具体任务和相关工作对接落实。建立健全纵向省市县之间、横向省级广电系统之间的高效协同机制,相关数据、平台、应用统一接入省级平台,实现省市县一体推进、步调一致、高效协同、全流程贯通。鼓励各地广电部门争先创优,开展改革探索创新,挖掘一批典型案例和亮点。

(二)加强动态管理

实施任务清单动态管理机制,制定数字化改革跨部门跨层级,可综合集成、可跟踪监督、可量化评价的结构化任务清单,对重点改革任务,实施挂图作战,逐条逐项分解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建立动态台账,确保干一件、成一件,形成滚雪球效应。

(三)加强标准建设

落实相关行业、地方标准及《江苏省公共数据目录编制规范(试行)》《江苏省公共数据分类分级规范(试行)》,在此基础上指导行业单位、行业协会制定并试行视听内容、安全播出、监测监管等细分类别的数据格式及接口规范,有条件的推动申报地方标准,规范行业内数据系统对接和数据资源共享。

(四)加强政策扶持

加强数字广电建设资金支持力度,保障重点工程项目落地。实施数字广电创新成果奖励政策,对数字广电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领域突出贡献者给予奖励。贯彻落实机关内部采购数字化改革相关要求,推进实施采购一体化,加大对数字经济产品政府采购力度。

(五)加强人才培育

实施数字广电人才引培计划,研究制定适应数字广电建设需求的人才政策,打造数字化专家人才库,全方位全覆盖加强广电系统干部业务培训和运用指导,坚持系统观念系统方法,突出改革思维,不断提升广电系统干部多跨高效协同、工作闭环管理的能力,把整体理念熟练运用到日常服务和治理工作中。

(六)加强安全保障

建立健全行业网络和数据安全管理运行机制,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及风险评估制度。积极争取建设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省级网络安全服务平台,加强安全态势主动监测、智能感知和威胁预测,提升安全风险管控能力。建立新技术网络安全风险评估制度。按照国家、行业相关要求,以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为核心,以传输覆盖网、云平台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加强各类广播电视设施保护。

 

(作者系江苏省广播电视局缪志红、张卫军、陈宝成)


网站地图